2018-08-23 野生动物摄影师 | 破坏远比美丽多
8月1日,JAKET特邀中国野生动物摄影界的三位大咖:徐健、董磊、袁明辉,于JAKET广州东风东生活馆,举行“一起来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吧”环保讲座,为大家分享他们寻觅自然之美和保护生态的故事。
徐健:东黑冠长臂猿现仅剩20只
多一份热爱,少一份破坏。
——徐健
IBE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创始人 徐健老师
大家一起闭眼感受猿鸣
曾经的中国,“两岸猿声啼不住”,现今仅剩四种长臂猿:天行长臂猿,曾被误以为是东白眉长臂猿,2017年最新证明是全新物种,现仅剩120只左右;西黑冠长臂猿,我国数量最多的长臂猿,现有1000多只;东黑冠长臂猿,中国仅剩20多只,并在中越来回穿梭;海南长臂猿,近十年来,最少时仅有13只,现有27只左右。它们分别在云南、广西、海南,总共加起来仅1400只。如今,大熊猫数量总共有2500多只,而中国长臂猿总数加起来竟然不比大熊猫多。
东黑冠长臂猿——不幸沦为数量最少的长臂猿,最大的问题不是偷猎,不是砍伐,最大的问题是栖息地太小。它们生活在一叶方舟上,然而这片方舟并不能带它们驶向更好的未来,反而约束了它们对自由的渴望。
东黑冠长臂猿 徐健 / 摄
当被问到该怎样才能扩大野生动物栖息地时,徐健老师坦言,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扩大栖息地那么简单,还要提高栖息地质量。目前,我国国土有15%的面积都是保护区,保护区加上公园共有5000多个,但是质量并不是很好。保护是很复杂的问题,是人和社会的问题。
董磊 / 摄
董磊:人类的贪婪把穿山甲逼入绝境
我们可以做的,最起码是不去消费野生动物。
——董磊
西南山地创始人 董磊老师
从前穿山甲遍地皆是,如今却是可遇不可求。有数据显示,20世纪60年代前后,穿山甲的年捕获量为15-16万只,总数下降了89%-94%,90年代的年捕获量仅数千只。
令穿山甲几近灭绝的主要原因,就是商业消耗。由于民间相信穿山甲的鳞片具有特殊的功效,尽管政府已经勒令禁止买卖,但仍然逃离不了被捕猎的厄运。
“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”,作为普通人想要保护穿山甲,最简单的就是不去消费穿山甲。
袁明辉:美,是用心寻找的
“记得有一次,我正在拍摄一个很美的倒影,一个学生走了过来,很大声地问我 ‘你在拍什么?’ 由于当时我在全神贯注地拍一个移轴镜头,他的惊扰让我隐隐不快。我没有搭理他,继续拍摄,但这个学生又说了一句‘给我看看!’ 我没给他看,于是他站在我身旁顺着我的镜头看了一下,然后他说了一句 ‘什么都没有 ’ 就走了。这给了我一个启发,为什么在有些人眼里美是不存在的?所以我给这张作品命名为《倒影的反思》。”
倒影的反思
袁明辉 / 摄
放轻松
袁明辉 / 摄
在袁明辉的作品里
我们总是能看到
生命的美丽与平凡
爱与希望
唯一拿下世界自然专业类摄影赛事“大满贯”中国人
袁明辉老师
当被提问到自己有没有一些作品的场景是故意摆拍时,袁明辉老师说:
“ 我总是带着不可能的心态拍摄,哪怕在熟悉的地点,哪怕大概知道这里有什么,但美是需要去发现,需要去寻找的,不寻找我们永远不知道它们会躲藏在哪里。带着目的去拍摄,画面构图只会非常呆板,而越是自然的东西反而越能打动人。”
如何看待镜头中的美与丑
徐健:我去过不止100个保护区,其中,破坏远比美丽多,不展示这些破坏会产生更多问题;至于拍美还是丑,曾经我也很纠结,现在拍美比较多,但不可否定揭露也是一种保护的方式。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,我们也欢迎有人去揭露更多的真实。
董磊:自然界很真实,但是自然并不是很美好的。作为一个自然摄影的爱好者,我们拍摄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穿山甲的,我们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想把自然最真实的情况呈献给大家。
袁明辉:有时候拍摄丑恶,把镜头对准弱势群体,自己的心情会很压抑。所以,摄影对于我来说,我更喜欢拍摄微小美丽的生命,这让我精神感到愉悦,我希望通过自己美的作品激起观者想要留住美的愿望,从而珍惜自然,反思丑恶。
大自然不需要人类
但人类需要大自然